科普园地
好书推荐|《幸福的要素》:不是成功带来幸福,而是幸福带来成功
发布时间:2023-02-03 阅读次数:710次


如何能在艰难时刻获得幸福和希望?

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沙哈尔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SPIRE幸福模型,提示我们可以通过5大关键要素来追求幸福:

· 精神(Spiritual): 我们如何在士气低落、精神低迷的情况下,依然能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与目标感?

· 身体(Physical): 究竟什么是有效的休息与恢复,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具备复原力?

· 心智(Intellectual):我们在遭遇挑战和不确定性时,是否依然能保持好奇?

· 关系(Relational):我们是否丰富了那些真正丰富我们自己的关系?而不是将关注点放在消耗自我的关系上。

· 情绪(Emotional): 当痛苦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出现时,我们如何能维持稳定的幸福感,而不是只享受那些短暂的情绪高峰?我们可以通过精神、身体、心智、关系、情绪5大要素,撬动生命的自我修复。尤其是在面临心理困境时,我们可以选择从这5个要素出发,保持幸福,培养自己的复原力和反脆弱性,无论境遇如何,我们都可以更幸福。

     幸福到底是什么?幸福为什么重要?如何得到幸福?在我们为幸福下定义之前,先来分享一些研究。这些研究中都存在一种误解,一种对幸福、对幸福在生命中的角色,以及如何获得幸福的普遍而根深蒂固的误解。大多数人相信,成功是通往幸福的路径。“只要我实现梦想——实现某个目标,到达某个里程碑——我就可以从此幸福下去。”又或者,经历重大失败之后,有人会认为:“我的梦想结束了!一切都毁了!我无能力了!我从此再也不会幸福了!”在这个公式里,成功是因,幸福是果。可事实和研究证明,这个公式不但错误,还错得离谱。
     很多学者都对“成功会带来幸福”这个公式发起了挑战,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·吉尔伯特便是其中之一。他对大学教授们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时刻,即他们获知是否被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的时刻进行了研究。吉尔伯特问教授们,如果他们得知自己将成为终身教授,在那一刻,他们将会有什么感受?大多数人都预测说,如果得到终身教职,他们以后每天都会感到幸福和快乐。而如果没能获得终身教职,那么他们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崩溃状态。毕竟,获得终身教职是教授们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。获得终身教职通常需要15年的时间,被聘为终身教授意味着再也不用担心被解雇,再也不需要承受发表论文的压力,从此可以永远留在任教的大学。
      然而,当结果宣布以后,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呢?那些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在听到消息时的确欣喜若狂,而那些没评上的教授则只是受到可承受的打击,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。从长期来看,这一重大事件对他们幸福或不幸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换句话说,教授们普遍过分高估了这一重要事件对他们日后幸福的影响。这件事被大多数教授认为十分重大,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,但实际上,它仅仅带来了一时的喜悦或暂时的低落,仅此而已。
      类似的研究也在彩票中奖者身上进行过。有多少人想象着一旦有一天自己中了彩票,今后生活各方面就都可以得到永久的改善,从此生活无忧?而事实却证明,即使获得了意外之财,那些被认定会发生的事情也并未发生。彩票中奖者在中奖那一刻的确体验到了极致的喜悦,正如那些获得了终身教职的教授一样。可是没过多久,这种喜悦就消散了,中奖者或教授们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。生活中常常不开心的人依旧不开心,在经历了短暂的快乐高峰后,他们又回归到了原来的幸福状态。生活中其他重大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也大多如此,比如举行婚礼或经历失业,通常而言,我们在经历短暂的情绪高峰或低谷后,都会迅速回归到我们在经历这件事之前的幸福状态。
      成功的确会让你经历高光时刻,而失败会让你坠入低谷,然而,这些起起伏伏的情绪转瞬即逝,它们无法成为幸福或不幸福生活的基石。如此说来,成功和幸福之间就没关系了吗?当然不是。事实上,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,但却与多数人的认知截然相反。并不是成功带来幸福,而是幸福带来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