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园地
儿童积极心理之:打倒情绪“小怪兽,教孩子作自己的情绪管理教练
发布时间:2022-02-11 阅读次数:826次

负面情绪,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个”地雷“。孩子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,就容易被它所伤,也容易伤到他人。


    一、营造好的环境,不留“情绪地雷”

     又到幼儿园午饭的时间了,米粒本来和小朋友们玩游戏玩得很开心,一看见老师开始分饭菜,就怯生生地往后躲,嘴里嘟囔着:“不要,不要......."

     老师以为是孩子挑食,就给她装了一碗菜端过来,介绍说:“看,今天有好多好吃的,有胡萝卜,有肉丸子,还有土豆丝和青菜.···”

     米粒把碗推开,往另一位老师怀里躲。

     负责分发饭菜的老师说:“小朋友们快点吃哦,吃完了睡个午觉...”·

     这时,米粒却突然大哭起来,老师们劝了好久,她才止住哭泣。

     米粒自从上幼儿园以来,其他方面都挺乖的,就是不愿意吃说。声并说是不思考,不如说是害怕吃饭。后来,老师们才了解到,原来米粒的妈妈和外婆在家一起带她,两个大人都是急性子,每次吃饭的时候,只要看到米粒边吃边玩,就很严厉地训斥她,催促她吃快点,要是她还不听。妈妈就拿衣架打她的手。时间长了,米粒就特别害怕吃饭,简直到了“闻饭色变”的地步。


     由于妈妈和外婆给米粒带来了可怕的吃饭经历,所以米粒后来只要碰到吃饭的场合就异常紧张,吃饭这件事成了米粒的“情绪地雷”。

     随着年龄的增长,每一个相似的情境,都会促使人的情绪产生相似的变化,这种固定的情绪反应模式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“情绪

地雷”。

     那么,是什么因素导致儿童的“情绪地雷”的形成?是环境。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认知能力发展受环境影响很深,他们的观察力、注意力、记忆力都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得以发展的。环境中的不良印象,都会成为记忆中不好的“相似的情境”,触发孩子的“情绪地雷”。

     想要排除孩子幼小心灵里的“情绪地雷”,家长就必须注意为其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,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:


     1、尊重、关爱孩子的感受

在民主的家庭中,家长会尊重孩子的人格,充分关注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不过分严厉,不冷漠忽视,这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,从而拥有更稳定的情绪。

     

     2.家庭成员的情绪要积极、稳定

     如果父母都是性格暴躁、做事冲动的人,孩子很难成为冷静的人要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,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会控制,在家里多展现积极的情绪。


     3.家庭成员的关系要和谐

     通常,在父母双方互相尊重、互敬互爱的家庭中,孩子的情绪会比较稳定,他也能充分感受和照顾别人的情绪。如果父母平时总是争吵冷战,这个画面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,就会成为他的“情绪地雷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的情绪模式可能会两极分化:要么特别懦弱,总是抑自己的情绪,不敢发泄出来;要么就非常暴躁,发泄情绪的时候不不顾。


    二、用“共情”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

      孩子不肯离开游乐场,又哭又闹,你会怎么做?

关于“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”这一问题,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。她发现,孩子闹情绪的时候。多数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。

     回想我们的生活中,在孩子闹情绪,比如哭闹的时候,家长们是么做的呢?


     第一位是“温柔满足型”家长:“宝贝,别哭了,妈妈给你买毒欢时

玩具好不好?”

     第二位是“严厉制止型”家长:"哭什么哭,这么点小事就知道见

再哭妈妈要打人啦!”

    第三位是“冷漠等待型”家长:“哭吧哭吧,想哭就让你哭个够,你什么时候哭完,我们什么时候走!"

     看看这三种做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造成的影响。

     第一位家长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。希望孩子的负面情绪快点过去。也许这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效果,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,但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来说,却是错误的暗示,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通过哭闹就能达到目的,所以以后没能力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调控。

     第二位家长强行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。这会让孩子觉得产生负面情绪是不好的 事情,是丢脸或让人生气的事情,导致孩子在以后也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。

     第三位家长则放任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,甚至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,对其不加以引导、限制、孩子一方面感受到情感上的冷漠,另一方面也学不会自我情绪管理。他以后如果产生了负面情绪,就会习惯于独自发泄,不与人沟通,并且不会去主动关心、理解他人。

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,这些家长的认识显然还不够。事实上,情绪本身只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感受,它没有好坏之分,家长不应该刻意回避或为此生气。

在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,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压制、回避,而是无条件地接纳,并给予孩子安全感。

怎样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绪被接纳呢?与孩子“共情”,是最好的做法。共情,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,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进行充分感知和理解。

   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有耐心的妈妈是怎么使用共情的方法,接纳孩子的情绪的。


    周末,妈妈带着敏敏去游乐场玩。敏敏玩得特别高兴。可是要离开

的时候,敏敏大哭大闹不肯走。

妈妈抱着她,温柔地安慰说:“你是不是舍不得,想要多玩一会儿?”

图片


     敏敏一边哭,一边说:“嗯,妈妈,我还想玩。”

     妈妈说:"是啊,刚才妈妈看你玩得很高兴,你很喜欢这里,所以要走了,你才会觉得这么伤心,对吗?"

     敏敏哭声小了一点,说:“嗯,我喜欢这里。"

     “妈妈知道你舍不得,可是你看时间到了,游乐场要关门了。这样吧,妈妈陪你去跟你最喜欢的碰碰车道个别,跟它说你舍不得它,下次再来看它,好吗?”

     敏敏终于不哭了,她拉着妈妈的手,点点头说:“好。”


     妈妈没有批评敏敏的哭闹,而是首先表示接受和理解敏敏的感受之后再进行引导。当家长真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时,就能体会到,孩子哭闹的过程其实是疏解负面情绪的过程,这不是坏事。家长在这时应该轻轻地拥抱他,告诉他:“妈妈知道刚才这件事让你很生气(难过、愤怒),妈妈理解你。”同时,最重要的是,家长要向孩子表达对他的爱,让他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,获得安全感。


     三、引导孩子合理地发泄情绪

     东东的小狗皮皮生病死了,东东为此特别难过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晚饭也不吃,这可把爸爸心疼坏了。爸爸走到东东的房间里,对东东说:“儿子,爸爸给你再买一只小狗好吗?”

     东东说:“不要,再买的也不是皮皮!”

    爸爸说:“爸爸保证找一只跟皮皮一模一样的好不好?咱们还管它叫皮皮。"

    东东把爸爸推到门外,生气地喊:“我不要新的小狗,我以后再也不养小狗了!”

     这时候,妈妈下班回来了,听爸爸说了事情的经过后,赶紧过去安慰东东。


     妈妈挺着东东的头,温柔地说:"唉,皮皮走了,妈妈也很难过,妈妈知道你舍不得它,它是你的小伙伴,对吗?"

     东东拼命地点头:"嗯嗯,我好想皮皮……”说着说着,眼圈就

红了。

     妈妈把东东抱在怀里,说:“你要是觉得难过的话就哭出来吧。"听了妈妈的话,东东思不住哭了出来,他一边哭,妈妈则一边陪他聊以前的事情,东东哭累了就睡着了。

     醒过来后。东东的心情好了一些,妈妈对他说:"我们为皮皮做点什么好不好?"

     东东疑感地看着妈妈。

     妈妈拿来西纸和颜料,说:“皮皮长得那么可爱,我们给它画张像好吗?你是它的小主人,你一定画得最好。”

    东东露出了笑容,说:“好啊,那皮皮就可以一直陪着我了!"


     面对东东的悲伤,爸爸试着尽快让他高兴起来,却让东东感到生气,他认为爸爸的建议是让他背叛皮皮,面妈妈是怎么做的呢?妈妈先是让东东想哭就哭出来,之后又让他帮皮皮画像,通过这两种方式。引导东东将内心的悲伤情绪发泄了出来,东东也感她轻松多了。妈妈的做法很对,孩子的负面情绪必须合理地发泄出来。

    孩子有负面情绪之后,如果不能合理对待,通常有两种表现:要么压抑克制,导致成长受到干扰、身心受到伤害;要么随意发泄,伤害到身边的人,影响人际关系。

    过度压抑情绪,会让孩子由于情绪郁结而出现忧郁、焦虑、暴力烦向等症状,使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。很多孩子随意发泄情绪的时候,已经是他失去控制的时候,这就是为什么平时特别懂事的孩子在生病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情绪化。这种情绪一旦发泄出来,也很难控制,所以有时候大人会觉得孩子很难安抚。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的神情举止,经常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,比如问孩子:"今天有高兴的事情发生吗?”“怎么看上去有点不开心?”如果孩子不想说,我们也不要强迫他,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,有负面情绪特别正常,并教给他合适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,比如以下这儿种:

    1.说出来

   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式。如果孩子有负面情绪,就让他找人倾诉,把自己的感受通通表达出来。当然,这里的“说”也要讲究方法。首先,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。其次,家长要帮他找到让他感到安全的人,这个人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可以是父母,也可以是他最信赖的小伙伴。


   2.写出来

   有些孩子不善言辞,但是这不影响他发泄情绪,家长可以让他试着写出来。人在书写的时候,不光可以记录心情、感受,也可以跳出事件,站在旁观者的角度,冷静地审视自己当时的情绪,也许他会有新的感受。所以,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写日记,以此记录心情。

   

    3.画出来

   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,他们小时候,只要拿到颜料就会乱涂乱画,到处留下快乐的印记。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,家长可以试着让他用画作表达自己的感受,在随意涂鸦的过程中慢慢调整心情。

   

    4.动起来

    有的孩子天生好动,他内在的情绪只有通过“活动”才能宣泄出

来,比如,有的孩子搞破坏、跟人打架,那可能就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。家长可以为他提供别的“动起来”的方式,比如体育运动,家长可以带他去跑步、爬山、打球,让不快在活动中一扫而光。


    5.唱出来

    有的孩子天生爱说,小小年纪却学会了用骂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,这是因为他习惯用释放“声能”来发泄情绪。家长也可以为他提供别的发声方式,比如唱歌就是很好的选择。家长可以教孩子唱歌,让他在心情不好的时候,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声唱出来。